聊聊iPhone中那些几乎被遗忘的预装应用
iPhone总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好像时不时就可以爆出什么新奇特的功能,像是怎样都了解不透,或许其中有许多功能我们都知道,也或许不知道,今天小编就换种方式,聊聊iPhone中几乎被遗忘的预装应用及功能。
1 、蓝牙
对于蓝牙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塞班时代,蓝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个时期传输照片、小说、音乐基本都是靠蓝牙完成,不比当今的微信、QQ和各种云差多少,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蓝牙因为传输距离的限制,在日常使用中越来越薄弱,特别是在手机行业中,如今在手机中使用蓝牙功能的无非是连接蓝牙耳机和车载产品,像传输文件之类的功能基本已经被舍去,但也还存在少数用户。
iPhone的蓝牙相对于其他系统是比较封闭的,过往最强大的传输文件功能可以说完全被封杀,这也是本身iOS系统限制的原因,所以相对于其他机型,iPhone的蓝牙功能仅仅只能够支持连接外设,例如鼠标、键盘、音响、蓝牙耳机、打印机等,不过其实iPhone本身有个AirDorp的功能可以在iPhone用户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相当于弥补了蓝牙缺失的功能。
2 、音乐 & 视频
用手机听音乐看视屏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这个“再正常不过的”在iPhone上使用貌似并不容易,当然第三方就没必要多说什么。音乐视频这两项预装应用是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常规功能,目前安卓市场基本都是依附在第三方软件上,比如虾米音乐、土豆视频,而iPhone则是自家的iTunes商店,早在iOS8.4系统之前打开音乐或视频App基本只能通过电脑iTunes导入使用,而如今Apple Music和iTunes Store都已正式上线,前者有三个月免费试用期,之后10元/月,后者可以直接购买视频资源,价格基本都是在3-30元之间,所以说土豪随意,而像小编这样的穷屌丝相信三个月试用期之后基本都不再使用,转回第三方。
3 、邮件
电子邮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特别是商务人士,大多数工作都需要通过邮件来完成,目前大多数安卓机本身并不具备邮件App,需要通过第三方实现,iPhone预装的邮件有五个内置邮箱,分别是Exchange、Google、yahoo、Aol和outlook,如果使用的是这五个邮箱中的一个就好办了,直接输入邮箱账户信息即可,而其它邮箱的话相对比较麻烦,国内较常用的163、126、sina、sohu、qq等都需要通过设置IMAP、POP、Exchange等参数才能正常使用,不如第三方App来的简单。
4 、播客
播客作为一个预装软件,使用的用户并不多,有的用户甚至自打买手机以来就没有打开过,其实简单来说,“播客”就是一个音频和视频期刊的播放工具,它自己就具备一个音频和视频的期刊商店,就像App Store一样,也类似大多数音乐App中的电台,只不过资源方面并不是很好,以至于用户量惨淡。
5 、地图
地图App同样是一款必不可少的软件,特别是如今错综复杂的交通路线,没有地图向导很容易迷失方向,也正是其存在的必要性,导致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iPhone中预设软件地图是搭载的高德地图,类似比较出众的几款地图软件有百度地图、谷歌地图、凯立德等等,其实本身手机中有一个地图软件就足以应对日常使用,但iPhone中预设的地图软件并不能离线下载地图包,在定位时加载的地图会消耗巨大流量,显得鸡肋,所以iPhone用户大多数使用的地图并不是预设软件,而是第三方App。
总结
其实除了iPhone,大多数安卓机系统里同样有许多用户几乎用不到的预设软件,这些应用或多或少的占据了系统内存,有些用户为了减少系统内存占用率,提升手机运行速度强行Root卸载,这个方法并不是不可取,但并不是适用任何机型,需要斟酌而行。
软件预装到底是不是祸害且听我说
本文首发在百度百家,作者:CN314 关注国产手机发展十四年
新闻来源:广东省消委会近日首次发布手机预置应用软件调查结果(全文请点击此处 ):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3亿台,其中仅安卓市场就有接近30万的应用软件,全国预置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但调查显示98.6%用户对手机预置应用软件“say no”。
我不太清楚最后这一句话“98.6%用户对手机预置应用软件‘say no’的结论是采集了多少的样本而得来的,我只想对做这次调查的工作人员说,你站出来吧,我绝对不会打死你,只是想打趴下你,叫你在这里胡说八道,讨打。
没有预装软件智能手机连功能机都不如
手机预置应用,也叫预装软件,指的是手机从生产厂商出厂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就存留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就好像是手机在出厂时就装好的一样,用户只管使用就行了。
功能机时代也有软件预装服务,不过以前在功能机时代,这些软件都是由手机制造厂商提供的,厂商提供什么,你就只能用什么,无论是否巨烂无比。但是在功能机时代,我们听到了这么多用户叫嚷着要清除所有的预装软件吗?没有。
智能手机的兴起是用户对手机移动应用的大量需求。在功能机昌盛的那十几年,手机应用的个性化成为了玩机达人的追求。从最早的西门子6688看电子书到诺基亚7650能装上JAVA游戏或者任意换来电铃声,到被称为智能手机启蒙阶段的塞班时代,手机应用的多样化成为那个时代用户不懈的追求。
而苹果iPhone和安卓手机的兴起,将用户带入了智能手机时代,带来了各种的移动应用,满足了用户办公、学习、娱乐、多媒体、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说智能手机出厂应该清除所有的应用软件,只保留接听和拨打电话及收发短信功能,你们觉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至少我觉得它比功能机都不如,因为功能机还能比它多三五倍的待机时间。
所以,我想,请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注意了:你在这里胡说八道看我不抽死你!
预装软件之祸又是台面上的事实
在智能手机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手机生产、销售和服务链上的部分商家盲目追逐经济利益,乘机在智能手机中植入大量软件,其中不乏一些劣质软件和恶意软件,收集用户信息侵犯用户隐私,在后台偷跑流量,甚至一些木马后门程序给用户带来经济财产上的损失,这就是用户痛恨预装软件的源头。而且这些预装软件还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贴着你,让你卸载都不行。
但是,我们要辨证的看这个事实,比如菜刀能用来切菜做饭,但是放在不良用心的人手里就是凶器,关键是你看你如何去用它。同理,预装手机软件有风险,但它确实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它的好处我们也不能磨灭。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监控和防范预装软件中有损害用户利益的情况出现,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的预装软件,因为智能手机时代没有了软件应用做支撑,它连鸡都不如。
预装软件的产业链条揭密
关于预装软件的讨论,我们只限于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Windows Phone和iOS因为机制上的问题,在这方面基本上很难出现非厂商预装的软件内置,除非在零售终端被人为植入,这种情况我们后面会详述。
软件预装的渠道,我们一般可以细分为生产厂商出厂预装、国代省代预装、零售店面预装、水货刷机渠道(在这个层面上,iOS可能被预装,现在华强北一台iPhone的预装费用在20-50之间),这几个都可以称为渠道预装,因为都是发生在销售渠道上的。另一个预装就是刷机ROM,目前市场上最著名的刷机软件无非是刷机精灵、刷机大师和中国派全能刷机助手这几个。
广东省消委会称去年全国预置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我觉得真实的数字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上一至三倍,如果再把厂商与APP开发商之间的资源互换的价值算上,广消委这个数字更难以信服。
一般来说,一台手机根据其性能强弱、存储空间大小一般会有五到十个的预置应用位置,这还是刨去厂商自主内置的一些常用软件之外的数量,按一个软件CPA值从1.5元至4元不等(一些非法软件可做到10-20元),直接的CPA值一台手机就在10-20元之间。另外,还有一些游戏是采用付费分成(CPS)的模式在运营,这块的提成其实也不低,支撑我前面的论据完全有根据。
这时候,就有朋友会跳出来问,既然用户使用APP大多数是不付费的(暗扣这些非用户本身意志的除外),那么厂商及渠道里这么乐此不疲的预装这么多的软件肯定是有利益的,那究章是谁在掏这一笔钱了?
很简单,就是研发这些APP的开发者。
以research2guidance报告称,8月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数量有望增至42.5万款并超过iOS的app store成立世界第一,但是另一组数据则显示,这里面有95%的应用程序下载数量为0,这种情况在app store上也很普遍。一边是浩瀚的应用程序,一边是有限的向用户主动展示的空间,于是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在用户面前的展示目的就成为了APP的开发者的无奈之举。
说清楚了预装软件行业里最原始的展示需求,接下来说说为什么这么多的厂商会花几十个亿去做预装?难道他们都是活雷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赚取利润实现价值。
APP的开发者花钱做预装推广,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而且是力图在短时间内将用户数量积聚到一个数量层级,达到产品运营需要的规模效应,或者是卡位市场契机,挤压对手的市场空间,当然还有像在线软件商店这样的分发渠道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这里我们只讨论预装这种模式。
在这些花钱做预装的APP开发者中,其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及VC投资资金两大部分,用户数增加意味着你的产品有更多的人在使用,有更多的用户在关注你的产品,你这个公司或团队就有价值,于是第一轮的VC就进来了,这时候有了钱的开发者投得更猛了,因为他希望第二轮的VC投资进来,然后……这就成为了某些APP的开发者最期待的事情,因为这比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利润轻松太多了。除了BAT这几家大公司,我相信目前付费推广APP的绝大多数开发者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博命”。
预装市场能否还有发展的动力
如果这个预装这块都是用的VC的钱,那么这个市场就像是一个泡沫,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就会崩溃。可惜的,这个预装市场除了VC这样的快钱,它的自身造血功能也在慢慢成熟起来,以维持这个行业的正常运营。
无论资金的来源是VC还是自有,这些APP的开发者每投一块钱在预装市场上,就期待着至少要得到不少于一元钱的回报。这些回报的KPI是根据企业的运营策略也调整的,也可能是用户数的增长,也有可能是直接的收入目标。
而现在,除去一些像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这块的投放,很多借助VC力量成长起来的APP的开发者都在想办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完备,通过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从用户处得到收入来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手机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借助手游分成的模式,这些预装应用活得很滋润
互联网手机3.0时代下的新预装时代
怎么解释互联网手机3.0模式?从硬件层面上来讲就是“硬件零利润模式”,通过开放的平台,彻底整合产业链,从软件层面解决用户需求,从而将硬件利润全部还给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说白了就是硬件不挣钱,全靠软件应用和服务来挣钱,这里面当然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生产厂商的预装。
在听“罗王”说相声的当天,我也去参加了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加手机创始人徐国祥的演讲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谈及百加品牌的运营理念时说,“百加不靠硬件赚钱,完全靠后端服务来盈利”。我理解这其中一块少不了出厂预装的业务。
我是很赞同这种模式的,小米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实雷军当初也在考虑智能手机硬件零利润的问题,虽然小米的价格在同档次硬件配置机型中并不高,但利润还是有的,而且因为一贯的“期货销售”,其硬件利润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可观。但这种算不上是真正的硬件零利润,也不是我们讲究的互联网手机3.0时代模式。只有厂商不计划赚钱,把所有利润让出来,还给消费者,这才是互联网手机3.0时代的基础核心。
那么,互联网手机3.0时代怎么挣钱?硬件都全零利润了,靠什么挣钱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手机厂商不是活雷锋。肯定不能靠情怀,百加手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靠内容服务,靠用户体验。
这个内容服务是建立在众多APP应用的基础之上。记得某厂商曾经提出来一个所谓的“极简风格”的OS,其实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针对小众市场的产品,如果要服务大众市场,这就是一个倒退。
智能手机凭什么要淘汰功能机,最大的进步就是各种应用的自主安装,让用户能在手机上实现游戏、社交、多媒体等多方面的需求。虽然现在APP泛滥及行业的不规范,让用户利益受到了侵害。但这不能当作倒退的理由,而应该是作为进步的源动力,特别是如何将手机硬件产品与软件应用的深度融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就拿我最近拿到的这款百加和爱奇艺合作的手机产品为例,其内置深度优化的爱奇艺APP,可以尽情享受爱奇艺独家的丰富资源,包括国内外院线最新大片可全部免费观看。此外,每月还更新8-10部院线电影,更有超大好莱坞片库,集合了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700部大片。
除了这个,如何将这些内容服务转化为可能的收入来源?百加 V6 在32G版本的产品中附增价值360元爱奇艺VIP年卡一张,可以享有“全站无广告”、“院线大片全免费”、“超大VIP会员片库”、“独家军事纪录片”等特权服务。一年之后,当你习惯了这些服务带来的享受时,你会怎么样了?这就是内容服务的营收模式,通过培养用户习惯,利用后续的各种增值服务来实现收入的增长,这样的预装软件,你们觉得消费者会反对吗?
最后说清楚一点:广消委反对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广消委反对的不是预装软件的这种行为,他们要反的是那些偷流量、偷用户隐私、可能会是病毒木马侵犯用户利益的坏APP应用,这种应用就算是不预装到手机里我们也必须要反对,因为它就不能代表整个预装应用的真实情况,而且在其它渠道里这种软件也存在着,并非只有预装渠道里才有。
对于这些坏APP应用的打击,光是禁止预装是没有决定性的作用的,只能通过群防群策来进行防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APP的审核制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所有的APP落实到明确的责任人,没有签名认证的APP一律被禁止在任何渠道推广(包括自主渠道,如论坛、QQ群),并强调处罚机制,谁如果主动推广这些非认证带有风险的APP就将被罚,从根本上就能杜绝坏APP生存的温床,那还关预装软件什么事了?
只是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却并非是技术问题,却是实施的问题,这么大数量的APP应用审核,谁来处理认证和审核?会不会又成为像微信认证这样成为某些即得利益集团的收费工具,而失去了其本身的行业意义,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相关问答
塞班系统手机有哪些,应用程序从哪下载-ZOL问答
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可以到应用宝Symbian平台下载在程序管理里删除重新安装一下试试,不行换个软件从新下一下吧现在流行wp8系统系统了,外观霸气..回归简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