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追的剧!30岁社恐男如何摆脱母胎solo?磕学家福利来了

虽然每每有人cue到“耽改101”,很多人的反应都是:


一副“工业糖精,谁爱嗑谁嗑” 的样子。

可橘相信,
遇到好糖,大家还是

要不然,一部无大卡司的小成本剧,
播出不到四周,能够在豆瓣“全球口碑剧集榜”霸榜三周 (至今还排名第三 )
光标记过的人数 就已经

对!
说的就是最近热播的高分日剧《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

别看它名字沙雕,
它的剧情也简直就是“动态少女漫”,自带粉红泡泡,

#听听,这不就是真人版《魔卡少女樱》么【bushi
可是康康看过的友友们,没有不嫌弃更新速度慢的

甚至于正都在微博公开追这部剧,

耽美剧不稀奇,
设定离谱的耽美剧也不稀奇,
只是如此“魔幻”还不尴尬,连腐女带路人盘都纷纷嗑糖的,真不多 。
身为老“嗑学家”,橘认真品了品。
安达清(也就是本剧男主)
一个平平无奇、无大作为并且马上30岁还是处男的社畜。
#“处男处女”在日本社会文化中是种“羞耻”。

即便不相信同事神乎其神的“都市传说”,

可还是被“选中”,成了一与他人肢体接触就能听到对方心声的“魔法师”

就这么一个“小透明”却被点了如此神奇的技能,
还因为挤电梯发现公司里的业务外貌兼得的人气王黑泽

有喜欢的人了!!

#一会儿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吃瓜吃到自己身上”
结果还没猜到是谁,就听到……


安达本人:

神展开神展开,
很好这很好嗑。
于是,在这个“羞耻”的设定下,明明看起来是同事帮助做工作,
却还要听他的“大胆”发言。

【是的,安达已经瞳孔地震了

甚至加班晚了,借宿在黑泽家,他拿出睡衣给你,
还会发现这衣服竟然是“专门”给自己买的。
#并且对方在YY自己

第二天醒来,早饭也是特意针对自己口味准备的。

但仅凭有趣的背景设定,走“甜宠”路线,吃糖就够了么?
这部小甜剧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好的口碑,
恐怕还得归功于它细腻的处理 。
虽然黑泽内心OS里高能语句过多,
可他一直展露的,是在边线徘徊的克制与尊重 。
公司聚会玩国王游戏时,两人被惩罚接吻。
就在橘攥紧拳头,以为“!这才第三集啊”的时候
黑泽瞥见安达眉头紧皱,
“他会不会觉得两个男生接吻很恶心”,
那一瞬间的迟疑和落寞都流露于从唇边移走的目光里了。

最后,只是拨开碎发,余留了一个礼貌的额头吻。

甚至内心里,在和安达道歉,
怕自己超越正常距离的好感给安达带来困扰。

剧情所刻画的,是一个成年人妥帖又有些“卑微”的爱,
装作随意的样子送咖啡,说是后辈买多了给自己的,

其实是看安达加班辛苦特意送来的。

给安达围围巾时的独白,
也足见一直以来的默默关心。

当两人的关系升温,
不再靠单薄的人设和生硬的互动,
而是有自然过渡,有了守着“同事界限”的犹豫,
自然也就愈发真实。
而安达作为“社恐”代表(还略微有些回避型人格
讨厌麻烦,处理人际关系也比较生疏,


就连面对可能要建立的亲密关系的紧张,也和“社恐”人群实现了一定的共情。
敏感“透明”如安达,也会有黑泽这种“人生赢家”暗暗发现、喜欢,
谁不说是另一种程度的“少男少女心”满足呢?
可其实他迷迷糊糊,也很可爱
【自带少女漫“风情”

#其实橘觉得整部剧最大的bug莫过于这么可爱的安达竟然30岁了还是母胎solo,这不科学……
得知前辈结婚纪念日却不得不加班时主动提出帮忙:

知晓同事藤崎小姐被催婚的心境后,主动提出陪她见母亲,
还用更自主的观念开导她,

随着“魔法”技能走近生活后,安达越来越打开内心,越来越自洽。
整个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鲜活立体,cp也就逐渐走向“双箭头” 。
不过他和黑泽到底如何,还得等后续更新。
而豆瓣“全球口碑剧集榜”还有一部同性主题的热播剧(就在《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前一位 )
他泰神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为什么最近的剧名字都这么长……

名字听起来有些“碰瓷”《call me by your name》(中文译名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但橘看了海报以后,发现“可以说是没什么相关”
不过色调、构图质感很好
#顺带说句这剧的英文名叫《I told sunset about you》

#橘第一眼看到“月亮”俩字也惊了



作为泰国知名电视制作公司nadao出品的首部同性剧,在泰娱圈期待值较高。
考虑到有的i橘不太了解泰国娱乐圈
这个是GDH559出品,而nadao就是其子公司,旗下全部都是年轻艺人。

国内翻拍过的《极限S》系列也是nadao出品,

一度很火的家族大戏《血浓于水》也是出自nadao。
#熟悉泰圈的朋友可以数一数海报上有几个不认识了

可以说这部剧背靠大公司,资金不缺,制作也一直有口碑保证。
但是,首先让它在国内获得“姓名”的,
不是同性主题,也不是俊男,更不是以往泰剧的狗血风格,
而是大量“扑面而来”的中国元素 。
一开篇就是男主唱中文歌,
#虽然发言略微奇怪但是已经是一听就知道是中文的水平了

因为剧情设置在普吉岛,当地又有大量的华人
所以,就会看到
祠堂


讲着泰文的中国武侠剧

包括男主家里开的就是福建面馆
【看看后面的“元春堂”牌匾

连主题曲都配合出了首中文版

椰风海韵中却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味,
有丝丝“诡异”可又“亲切感”十足。
甚至故事开始就是和中文有关。
德与欧儿自初中相识,

德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演员,扮演武侠剧里的功夫大侠。
#就是墙上挂着的“勇健”

即便其他人都嘲笑他,也有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欧儿
一直陪着德“练习”演戏,
可一切都被老师的一个安排打乱了,老师排中文话剧,钦点欧儿扮演男主角,
他顾虑德的心情,在德默许后,答应了老师。

演出当晚,德也在幕布后做了第一次男主角。

可也正是这场演出让他们“兄弟反目” ,
欧儿下台与德分享演戏的喜悦,说以后自己也要做男主角,

德却因这种“背叛”而生出别扭,出口伤人。

两人争吵一番,再也没有和好。
直到几年后,
高三中文补习班,两人再相见,
仍旧是“剑拔弩张” 。

至于他们是如何从“针锋相对”
#到了高三都打算报考传媒系,还是同一所大学,对就是这么巧

到第三集预告这种“极致暧昧”,

橘就不多说了
#一共就更新了两集,一会儿说没了
但比起《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的轻喜剧风格,
《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就如同网友戏称的“南洋风情BL”,
像黏腻漫长的东南亚夏天,带着股青春的躁动和渴望。
不成熟、拧巴但又傻得可爱 。
面子大过天,出现矛盾谁都不肯示弱,

吵架时,绝对不顾及自己言语是否伤人,
等到德意识到自己过分后,
不自然地挑眉、撇嘴,即便满腹后悔也张不开口 。

刚刚“破冰”后的“不自在”,德会特意观察欧儿的每个表情,

甚至和好后,对感情的定义也带着孩子般的“霸道” ,
欧儿和自己分享过的小秘密,如果跟其他人分享,德就会不开心。

本质上他们也和所有十七岁的人一样,
有着青涩的“好奇”,

生活烦恼的大部分也还只是来自成绩、升学背后的竞争,

原本也都有或暧昧或喜欢的人,


#橘第一次听到也和德一样惊讶……
甚至还有帮兄弟追人的戏码……
#放心放心,没有拆cp

又有种朦朦胧胧探索爱 的 笨拙 。
德曾经讨厌的椰子味,
#而欧儿却很喜欢椰子,洗发水、笔都是椰子味的

突然变得好闻了。

因为手机没电没发出的信息,
匆忙了充电后却又犹豫着不敢发出去了。

这些德与欧不自知的改变,
鼓起勇气不知后果的试探,
不用刻意营造cp感,
就自有张力在 。
制作的用心还体现在很多小细节 上,
最新的EP3主题是“初恋”,却分明有一道裂痕
#是不是暗示着什么

剧中有意无意出现的彩虹,

甚至人物设定中的小癖好也会“前后呼应”,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记得……

当然啦!“cp营业”不是不重要,
#这种早早开始的,当然无可非议


毕竟,主演对彼此的了解程度、默契度都会影响剧作呈现效果 。
《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主线剧情就是根据主演Billkin和PP两人相识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这也是两位新人演员表现如此自然的原因。
#两人从高中素人时期相识,这四年光ins上的合照就是这种水平

热知识:甚至《以你的心》立项在某种程度上都算“cp售后”
#其实是主演Billkin和PP在上一部《爱的警报器》里be得过于惨烈,粉丝要求重拍,但是由于衍生剧制作难度大,干脆重拍了

只是,如果真的只止步于此。
也没什么看头。
如果剧制作方只会发糖只注重“撩人” ,
“确定喜欢上一个人”的过程反而被“一笔带过”,
那么现实生活中,暧昧时“煎熬”的幸福感也就很难找得到共鸣 。
而这两部剧都胜在真实、耐心地处理了那份“煎熬”,
一个来自成年人的分寸感,另一个则是等待少年人的情感觉醒。
#可以康康《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导演的“定位”(“青春教育剧”实锤了

#还有主演Billkin对于角色关系的理解

不过橘觉得“成绩亮眼”还有蛮重要的一点
大约是两部剧的主演颜值都还不错……
#再来欣赏一下


而说回已经有“量产化趋势”的国产耽美剧,

基本上都是耽美大部头IP改编,本身就有深厚的粉丝基础。
首先在剧情上,如何满足“书粉”、“剧粉”意愿,怎么改好就是个大命题。
#cue一下同样改编自漫画的《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
#看得出来造型和设定在努力“照搬”了

先不说人物还原,光是题材,
以《皓衣行》、《杀破狼》、《天官赐福》、《张公案》为代表的古装剧,
或是仙侠或是权谋或是断案。
校园、刑侦主题各有《撒野》和《破云》为代表,
再不论军旅、电竞、无限流,可谓是五花八门 啊。
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涉猎是好事,
但也得承认,上图所列的“饼”中,也有类似“无限流”这种题材,
影视化改编效果目前还没有参考,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怎么拍”都“无法想象 ”。
#不过这好像也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
好在大部分都仍处于“未拍未播”状态,暂且不“奶”。

#所以不必“妄自菲薄”,尊重作品,注重质量才是关键!
有了这两部“卖相不错”的同性主题剧“珠玉在前”,
自然,明年的“耽改101”更吊人胃口,也面临更大的考验 。
最后一句,
今天晚上《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更新,姐妹们,支棱起来!!!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首批00后赴考场,妈妈穿旗袍助威!这些“高考概念股”,了解下?
今天(6月7日),2018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这意味着首批“00后”将集体步入高考考场,迎来人生大考。根据教育部透露的数据,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到975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
金榜题名,是中国传统中四大喜事之一。孩子们或胸有成竹、或百感交集地赶考,而考场外的家长们,则为了讨个好彩头,做了专门的打扮。
一些母亲,身着旗袍送孩子考试,寓意“旗开得胜”。简单一点的,则穿着红妆,以求“开门红”。

▲2018年6月7日,在江苏省南通中学考点外,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气(图片来源:东方IC)
但父亲们不会搞那么复杂,穿一身红色的耐克T恤,希望“全部正确”。

▲2018年6月7日,在哈尔滨第三中学考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一份高考穿衣指南在家长中流传很广:第一天穿红色(开门红),下午穿绿色(一路绿灯),第二天穿灰色和黄色(走向辉煌)。送考的妈妈要穿旗袍(旗开得胜),送考的爸爸要穿马褂(马到成功)。
不过, 最终成绩如何,还得靠考生平时的用功和临场的发挥。
家长精心打扮,是为了寄托希望。但每当高考,A股市场也要来凑热闹,时常有人在这时炒作所谓的“高考概念股”,而这些概念股,有的和高考毫无关系。
比如,步步高(002251,SZ)、当升科技(300073,SZ)这个两家公司,仅仅是因为名字寓意好,才和高考扯上的关系。步步高的主要业务是商品零售业连锁;而当升科技是以新能源材料研发和生产为主要业务。这种股票,被戏称为“意头股”。

▲过去三年高考第一天(6月7日)股价涨幅
还有一类“高考概念股”和知名高校相关,包括,复旦复华、同济科技、华工科技、交大昂立、南大光电、北大医药、川大智胜等。看到这些公司的名字,你也能猜到它们和哪些高校相关。

▲过去三年高考第一天(6月7日)股价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仅清华大学,就有10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与它相关。2003年9月,清华大学出资设立了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产业涵盖科技产业(集成电路、能源环保、生命健康)、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在线教育五大产业。旗下拥有同方股份(600100,SH)、诚志股份(000990,SZ)、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微(002049,SZ)、同方泰德(01206,HK)、启迪古汉(000590,SZ)、同方友友(01868,HK)、启迪桑德(000826)、启迪国际(00872,HK)、辰安科技(300523,SZ)。
当然,“高考概念股”中, 的确有一些和教育、考试、学习相关的公司。例如,新南洋(600661,SH)就是一家K12(幼儿园到高中)教育培训企业,而且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相关企业;此外,方直科技(300235,SZ)是一家做教育同步软件的企业。
除了教育行业,还有学生每天都要用到的文具。比如,齐心集团(002301,SZ)、广博股份(002103,SZ)、晨光文具(603899,SH)等。

▲过去三年高考第一天(6月7日)股价涨幅
更“奇葩”的是,近年来,人脸识别等技术开始运用于高考的各个环节,比如,2018年高考报名,广东省首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采集考生相片和人脸特征信息数据;而在高考考场,江苏省也首次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对考生证件照、报名照、现场照进行比对、做出验证。因此,一大批和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公司,也就入围了“高考概念股”。

早在2012年,就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真正意义上的“高考概念股”应该是旅游板块,因为等到高考结束,旅游市场也将迎来旺季。

“高考概念股”的出现也不稀奇,A股素有炒概念的习惯,例如“5·20”概念,而最经典的案例当属红星发展(600367,SH)。2016年5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里,从华尔街归来的精英安迪把一家名为红星集团的虚构公司作为收购对象,随后,A股的红星发展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从过去几年的涨跌情况来看,6月7日“高考概念股”一定上涨的规律并不成立,而2017年高考第一天,上证指数大涨1.23%,因此上述个股也迎来普涨。
延伸阅读:企业家们的高考往事
“学霸”李彦宏&刘强东
据新华网思客资料,很多企业家都是“学霸”,但高考发挥最好的或许要属李彦宏和刘强东,他们都是自己家乡的“高考状元”。
锅炉工的儿子李彦宏考入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现在改名为信息管理专业),而农民的儿子刘强东则放弃了“清北”,选择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李彦宏曾经梦想成为一个戏曲演员,但后来爱上了计算机。李彦宏填报的第一志愿却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信息管理学,因为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学习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更有前途。
刘强东高中是个理科生,准备投身于研究事业,却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转变观念:“你就是发明了‘刘强东定理’又能怎样呢?还不如回到宿迁做县长,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儿。”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强东放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报了人民大学社会学。只是刘强东上了大学才知道,社会学其实并不是一个培养公务员的专业。
美团王兴保送清华
美团创始人王兴家境优渥,18岁就被保送到清华,念书时期几乎没有对手,毕业后获得奖学金,继续到美国深造。
2003年,博士读到一半的王兴抑制不住创业的热情,跑回国和几个老朋友一起着手创造自己的事业。
这也是王兴人生的转折点——他终于结束了顺利的人生。
在美团之前,他先后创办了多多友、游子图、校内网、海内网和饭否,这几个项目死的死卖的卖被查的被查,连起来就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悲惨创业史,直到美团的成功,才给了王兴翻身的机会。
中等生丁磊、马化腾
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是学霸,比如网易创始人丁磊、腾讯的马化腾,都属于中等生。
丁磊高中成绩一直算是中等,他喜欢无线电,高考时以高出一本线1分的成绩考进电子科技大学,进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大学四年,他挂了一门课叫电子实验,据说那门课的考试有个题目叫“74LS163”,大家可能听出来了,网易的域名就是这么来的。如此“专注地随意”的确像极了网易的风格。
深圳特区出生的马化腾小时候对星星很沉迷,也曾想报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后来他发现,天文学毕业也不一定能成为探险家,成为一个地理老师还差不多;加之南京对他而言路途遥远,于是便放弃了。
后来马化腾选择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因为马化腾在计算机领域很有天赋,大学时代的经历和眼界也成就了今天腾讯的文化。
“学渣”马云
学霸成功的故事并不罕见,学渣逆袭的故事才是最让人津津乐道,比如,马云。
马云曾在多个场合聊到自己的高考。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志愿填的是北大。成绩出来之后,发现数学只考了1分。马云曾亲口表示,卷子上所有的空他都填了,没有漏过一个。
高考失利后,打工也不顺利,马云开始复读,第二年依旧落榜(数学只有19分)。得知落榜的当晚,马云和小伙伴躺在房顶,看着星空,对未来感到无限迷茫……
到了第三年,马云死记硬背了10个数学公式,硬着头皮上了考场,奇迹出现了,这次数学竟然考到了79分!
虽然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但总分距离本科线依旧差5分。经历了三次高考的马云已经不奢求北京大学,最后报考了杭州师范大学。
滴滴创始人程维高考漏掉三道大题
学霸高考考砸的故事,也不少见。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就是其中之一。
据台媒体资料显示,程维原本是可以做学霸的,在考数学的时候,程维心情很好,他的卷子完成的比别人要快一些,看到别人最后十分钟还在奋笔疾书,心里难免有一丝得意。
后来成绩公布的时候,他才知道,他卷子写得快不是因为他比别人牛,是他没看到,试卷最后一页还有三道大题。
在少做三道大题的情况下,他还是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不是名校,但也是 985、211 重点院校,只不过专业差了点,在化工大学学起了行政管理。
不过,程维没有气馁。他在北京化工大安然度过了大学四年,并在毕业之后,毅然决然投入社会,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卖保险。保险卖不出去,他又毅然决然投入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足疗店的经理助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经编辑 王嘉琦
相关问答
经常看到新闻上说某人白手起家,三十岁身价过亿,有多少是真的?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排除本身具有家底,关系的人,从这白手起家的人身上我们能得到的共同点就是:学习能力,创造力!比如我们熟知的李嘉诚,乔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