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需点燃学生好奇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培育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融合STEM学习理念,激发兴趣点、点燃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申辩思维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人工智能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日前,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面向未来的科学教师”主题读书活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为近百位来自上海各区的教研员和教师代表作题为“面向未来的科学教师”的主旨报告,并展开深入互动。
“智能浪潮催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重塑教育生态。”褚君浩指出,面向未来,教育模式应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构建转变,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数据素养、编程与算法能力、伦理道德与法律意识、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等;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导向、实践驱动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坚持终身阅读与终身学习,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在褚君浩看来,中学科学教育仍要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基础知识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跨学科知识结构。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呵护孩子的兴趣,并努力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幼儿园教师则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引导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
“我们不能拿知识塞满学生的脑袋,不能用作业占据他们的全部时间,要让他们会玩、会问、会思考。”褚君浩强调,想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老师需要给学生“留白”。
作者:记者 任朝霞
《中国教育报》2025年06月05日 第02版 版名:新闻·要闻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 科创点亮时代未来
5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届科创文化节在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活动由教育学部与科学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以“科技·创新·成长——AI赋能‘育’见未来”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创新探索之旅。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纪德奎结合开幕式上《飞天逐梦》科普剧的精彩呈现,强调创新是源于对前人的致敬与对未来的探索。他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无论是智慧课堂建设,还是跨学科团队打造,学校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他希望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建设,要保持“求知之勇”,在跨学科实践中突破思维定式,更要坚守“育人之本”,以人文情怀驾驭技术力量,成为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时代新人。
沉浸式科学体验:从“动手实践”到“创新启蒙”
10余个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体验项目搭建起“科学嘉年华”互动空间,众多小学生在各项目前驻足参与,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气动火箭发射演示反冲原理,航模飞行展现空气动力学魅力,智造机器人编程体验开启逻辑思维训练,更有急救科普模拟、电路迷宫实验、蓝晒工艺等跨界项目,将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生活应用深度融合。来自河西区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在体验“平衡鸟”装置后表示:“原来重心稳定的原理这么有趣,我回家要和爸爸一起制作!”此类互动项目不仅让青少年在实操中感受科技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

小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参与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科学嘉年华”互动空间项目。天津师范大学供图
舞台上的“科学课”:传统文化与科技精神的双向奔赴
开幕式上,曾获全国科学实验展演特等奖的科普剧《飞天逐梦》惊艳亮相。该剧以明代“万户飞天”传说为起点,通过“古法火箭试炼”“现代回收实验”“未来飞行秀场”三大篇章,将竹编纸鸢与仿生扑翼机、古代火箭与编程无人机巧妙对照,生动演绎反冲运动、空气动力学等科学原理,串起中国航天从千年梦想走向现实的科技传承脉络。“当万户的火箭模型变形为现代无人机时,孩子们眼中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精神的代际传递。”该科普剧编剧、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说。
随后的原创科学展演环节亮点迸发,除了《飞天逐梦》,原创神话科普剧《哪吒之CO₂的科学奇旅》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特性融入故事情节,让“灭火原理”“碳循环”等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影子剧《猜猜我有多爱你》以光影艺术诠释亲情,在展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同时,传递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温暖;原创舞台剧《邓稼先》重现“两弹一星”元勋的科研人生,从赴美深造到隐姓埋名投身核事业的场景,让观众深切感受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风骨。该剧作为天津市唯一入选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的高校作品,成为本次活动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AI赋能教育:在思辨中把握科技伦理
活动特别设置“时光胶囊——AI未来职业体验”环节,通过沉浸式交互引导小学生预见2035年的理想。现场,“我想成为航天工程师”“我要当科学家”等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此起彼伏,AI系统即时生成的职业形象照中,少年脸庞与2035年的职业愿景交相辉映,当孩子们凝视着AI绘制的未来图景时,主持人适时引导——“2035年,正是你们接过时代接力棒的黄金年龄,当教育强国的号角全面吹响,你们将以主力军的姿态挺膺担当,今天在科创课堂埋下的每一颗好奇心,都是在为民族复兴大业深耕地基,都是在为强国建设筑牢根基。”
相声《AI双刃剑:理性驾驭才是正解》则以幽默语言解构“智能工具的局限”,既调侃“导航失误”“算法偏见”等生活案例,也展现AI在医疗诊断、灾害预警中的正向价值,最终以“人类握方向盘,AI当导航仪”的比喻,传递“技术伦理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理念,引发观众对“人机协同”未来的深度思考。
本届科创文化节立足“大教育”视野,通过“高校+中小学”联动、“科学+人文”融合、“体验+思辨”结合,构建起贯穿“兴趣启蒙—知识建构—价值塑造”的立体化科创教育生态。未来,天津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推动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师大力量。
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天津市民族中学附属小学、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天津市河西区台湾路小学、天津市河西区梅苑小学、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小学部、天津市北辰区辰昌路小学等7所小学相关负责人,天津市滨海科技馆主要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科学技术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及教育学部领导班子、科学教育中心负责人参加活动。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相关问答
什么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
什么是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
科教文化是什么?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技术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扩大了教育...
教育科技公司与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的区别是什么?
但从名称是没具体的区别的,都属于一类性质的企业;要具体看企业运营的项目或者产品;一般来讲,教育信息咨询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类;教育科技做教育类软件应用开...
科学教育目标四个含义是什么?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
科技科普教育是什么?
科普教育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
教育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_作业帮
[最佳回答]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为科技发展需要教育来培养必须的人才;而科技发展会促进教育,给教育增添更多更新的教育内容.仅供参考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科技教育的好处?
1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为科技强国的实现打下了基础。2实施科技教育可以增强劳动力的技能,提高工作效...
什么是教育哲学_作业帮
[最佳回答]第一节教育哲学的定义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黄济的观点:(1)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上理论问题.(2)这是一门边缘学科.(3)是...